车企鏖战北京车展:智驾普及,AI上车

作者|张宇

编辑|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暌违四年,北京车展再次举办。

在2020年时,北京车展的主题是“智领未来”,意在聚焦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而2024年北京车展的主题变成了“新时代,新汽车”,意味着智能驾驶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AI大模型上车”是北京车展的重要主题,作为大模型的主要应用场景,智能驾驶成为了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必争之地,越来越多的车型朝着城市NOA(导航辅助系统)迈进,比如小鹏汽车宣布升级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哪吒汽车大模型产品即将在最新车型首搭上车,此外,智驾供应商商汤绝影、元戎启行和芯驰科技也展出了AI大模型产品……显然,汽车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01、智能驾驶加速下沉

2020年北京车展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5.4%,而到了2024年4月,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这意味着,在购买新车时,已经有一半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飙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智能驾驶已不再局限于售价高昂的车型,当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正在倒逼智能驾驶方案成本不断下探,并开始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也在报告中指出,在智能技术方面,智能驾驶和生成式AI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技术迭代,有望促使各类高阶智能化功能及配置从25万元左右价格段下探至15万元左右。

事实的确如此。在北京车展上,广汽埃安发布了首搭ADiGO SENSE AI大模型的第二代AION V(现款AION V售价为14.99万至22.96万元),智能驾驶是该款车型的最大亮点,比如其搭载了Orin X芯片+高线程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1个视觉相机,硬件水平已经支持L3智驾级别,结合ADiGO 5.0算法,可以进行 Transformer+BEV +OCC的全方位自进化学习推理。

哪吒汽车表示,其联合360集团共同研发的大模型产品NETA“乾坤圈”,将于6月通过OTA升级实现,并率先在哪吒L上搭载,而哪吒L将成为15万元级别首个搭载大模型的智能电动汽车,开启AI大模型定义汽车新时代。

小鹏汽车也在北京车展期间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MONA,定位为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该品牌最大的亮点是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放到10万至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据悉,MONA已经规划了三款车型,其中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并交付,而第二款车型将于明年上市。

此外,拥有辅助泊车、自动泊车等功能的吉利银河E8智驾版本售价也降至21万元左右;号称“最具产品竞争力的高阶智驾产品”的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PRO的最低售价为22.68万元;搭载了DiPilot 100“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比亚迪宋L智驾款,售价或在25万元左右;全系标配了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新M5,售价为24.98万元起,并辅以价值3.7万元的选配权益。

智驾供应商也在推动智能驾驶加速下沉,比如大疆车载提出的7V(摄像头)+100 TOPS方案能够实现任意点到点城区智驾功能,硬件成本控制在7000元,不仅脱离了对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的依赖,而且还可以覆盖8万至25万元市场区间的车型。

整体而言,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智驾供应商,在北京车展上表现出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即为智能化程度“向上卷”,而价格却在“向下卷”。

02、智能座舱迎来爆发

除了智能驾驶之外,智能座舱也是AI大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北京车展前夕,在“2024 TIME DAY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智慧出行依托混元大模型,发布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TAI 5.0,基于App Agent能力,仅需一周即可学习并熟练使用1000+个车载应用,实现车载小程序/APP深度语音交互,帮用户完成各类车上服务操作,如自动订咖啡、订电影票、预约代客服务等操作。

同一时间,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搭载千悟引擎大模型的新一代鸿蒙座舱,该模型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MindSpore异思计算框架和昇腾AI基础硬件平台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底座。同时,联合鸿蒙视觉和晓译语音能力,打造有情感、会思考的语音助手,给用户提供深度个性化服务。

商汤绝影也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日日新SenseNova 5.0”大模型,构建了以多模态场景大脑为核心的一系列全景感知、主动关怀且富有创造力的大模型座舱产品。此外,在北京车展上,商汤绝影在智能座舱中应用了类似Apple Vision Pro的眼神和手势交互方式,让驾驶员无需伸手触摸车机屏幕,就能在驾驶过程中操控车机。

科大讯飞在北京车展期间则带来了全栈自研“飞鱼情景智能座舱系统”,将大模型的概括、推理、上下文语义继承、复杂内容生成能力深度融入行车、通信、娱乐等用车场景中,和语音、视觉交互相结合,为用户带来自然、自由、智能的座舱体验。

除了智能座舱供应商之外,新能源车企业在北京车展上尝试挖掘智能座舱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实现了利用手势控制的交互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捏合、拖动、攥拳等特定动作,完成播放、切换、选择等一系列的操作;小鹏汽车宣布推出AI天玑系统,定位行业首个全新AI车载操作系统,同时也是行业首次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据悉,5月20日AI天玑系统将全量推送覆盖小鹏 X9、G6 、G9 、P7i四款车型所有的Pro和Max版本。此外,小米SU7也加入端侧大模型,能够识别模糊语音指令从而深度控车;智己汽车发布新一代IMOS 3.0智能座舱系统等等。

在北京车展上表现出来的一个趋势是,智能座舱正迎来爆发阶段。

根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接近九成的国内用户在购车时会将智能座舱配置纳入考虑,同时超过六成的用户对座舱内的功能有付费意愿。具体细分功能来看,终端用户对车机芯片、语音识别、车联网、OTA、远程启动、高精地图以及手机映射等功能的偏好度相对较高,均超过了60%。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已接近60%,接下来随着整个产业链进一步成熟,驱动成本持续下探,预计智能座舱搭载率会继续提升,2024年整体渗透率有望超过70%。

03、淘汰赛愈演愈烈

从北京车展表现出的种种迹象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淘汰赛正在加速。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电动汽车行业竞争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这将是决胜的关键。他认为,如果不能抓住智能电动网联汽车的机会,无论多么强大的公司,将来都有可能消失掉。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他判断,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将在2025年出现拐点,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持有相同的观点。2月18日,何小鹏发布内部信,吹响“拼决心”的号角,与时间赛跑,打赢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品牌的淘汰赛。他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汽车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到电动化、初步智能化产品,再到现在和AI大模型紧密结合的智能化电动车,全面迈向智能化已是新能源车企留在牌桌上的必由之路。

有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智能化无疑是北京车展的一大亮点,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智能化、网联化的综合产物。智能化一定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能否在市场上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对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化、自身品牌辨识度排名靠后的新能源车企将形成强烈的市场挤出效应。因此,如何抓住智能化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是摆在每个新能源车企面前的新课题。

综合而言,2024年北京车展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能源车企对于新技术、新方向的思考和战略选择几乎一致,比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这也意味2024年将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势必会面对极为艰难的市场竞争。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