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跌,新法案出台,中芯国际慌不慌?

撰文 | 李若冰

编辑 | 赵晨希

题图 | IC Photo

8月11日晚,中芯国际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为19.03亿美元,同比上涨41.6%;毛利润为7.51亿美元,同比上涨85.3%;净利润为5.14亿元,同比减少25.2%。

第二日,中芯国际港股和A股均以小幅下跌收盘,其中,港股股价由每股17.60港元跌至17.08港元,下跌2.95%。A股则以每股42.71元人民币收盘,距开盘下跌1.57%。

营收毛利上涨,净利润下跌:智能手机业务进入去库存阶段

对于此次季度财报,中芯国际管理层补充,由于疫情对于人员流动的管控,部分工厂岁修(对工厂的例行保养和养护工作)并没有在二季度进行,使疫情对于产出的整体影响低于预期,因而当季收入和毛利率都略超指引。

此前中芯国际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增幅为1%-3%,毛利率在37%-39%。而实际收入环比增加3.3%,毛利率为39.4%。

虽然财报收入和毛利都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5.2%。

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净利润下滑原因有三:其一,去年同期中芯国际出售子公司的收益获得2.31亿美元,对比基数较高;其二,2022 年第二季研发活动增加,研究及开发费用由上年同期 1.43亿美元增长至1.87亿美元;其三,由于第二季新厂试经营相关的费用增加,及新冠疫情防控成本增加,行政及行政费用由0.51上涨至1.19亿美元。

该季度收入按应用分类看,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其它类别分别占比25.4%、16.2%、23.8%、34.6%。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应用分类中,只有智能手机因市场去库存,收入环比下降7%,其他均实现环比上升。智能家居在无线网络、路由器等局部网连接需求的带动下,环比增长24%。消费电子在高端模拟MCU平台需求增量带动下,环比增长8%,其他应用中的工业类环比增长达到18%。

智能手机业务的水平与整机厂的销量共承一脉。国际数据机构IDC近日公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降14.7%。上半年国内智能机市场出货量约1.4亿台,同比下降14.4%。

赵海军指出,目前不同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分化的趋势,智能手机仍然在消化库存,消费电子市场疲软。而汽车电子、绿色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根据这一趋势,中芯国际去年就开始布局,加强与客户尤其是与终端整机公司的沟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中芯国际削减了大屏LCD显示驱动、指纹识别、低端CIS等市场逐步饱和的产能,避免无序竞争。同时增加模拟和数模混合类特色工艺产品,如电源管理、高端MCU、OLED显示驱动、WiFi-6等差异化平台的产能,动态契合快速变化的市场,满足终端不同应用的场景需求。

赵海军说,虽然中芯国际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客户量和平台种类在行业里几乎是最多的。因此,中芯国际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是比较快的,利用公司产线灵活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可以在一个工厂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切换。

第二季度,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为97.1%,环比、同比均略有下降。对此,赵海军认为,不排除新厂爬坡期和产线订单不足的影响,产能利用率一定要高过90%,才是一个健康的水平。

一系列人事动荡:中芯国际联合CEO辞任执行董事,ARM前总裁辞任独董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发生一系列人事变动。

据中芯国际发布的关于董事辞任、委任董事及变更董事会委员会主席及成员的公告显示,其涉及五位高管的变动。

公告称,赵海军辞任执行董事职务,自2022年8月11日起生效。辞任上述职务后,赵海军将继续担任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公告中解释辞任理由为,为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赵海军自2010年10月加入中芯国际,2013年4月成为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2017年5月升任首席执行官。

2017年,中芯国际开启了双执行官架构。当年10月,梁孟松受邀进入中芯国际,与赵海军同时成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在2021年11月的高管换血中,梁孟松以相同理由辞任了执行董事,同时前副董事长蒋尚义等人辞职。

此次公告的第二位,William Tudor Brown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委员会成员职务,自 2022 年 8 月 11 日起生效。

Brown是Arm前总裁,也是Arm的创始人之一,加入中芯国际董事会已有9年。辞任后,他在领英写下离职的感受,“今天苦乐参半,我卸去担任了9年的中芯国际董事”。他的辞任理由是其它的工作安排。此外,他还是联想的董事。

公告中委任任吴汉明院士担任公司第一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委员会成员,任期自2022年8月11日起至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吴汉明是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

此外,中芯国际还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博士担任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主席,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明院士担任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

去年7月,中芯国际“技术五虎”之一吴金刚辞职。吴金刚与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执行副总裁周梅生以及运营与工程资深副总裁张昕被人们并称为中芯国际“技术五虎”。

目前,中芯国际董事会有9位成员,较前一年减少6位。随着赵海军的辞任,董事名单中已无技术人员。而对于技术咖接连辞任退隐,或与中芯国际此前的战略调整有关。

2020年底,美国商务部正式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拒绝其采购先进技术10nm制程节点(或以下)半导体设备的申请。

在此背景下,中芯国际开始逐渐将产能重点转到成熟制程技术上,大力扩产成熟制程的产能,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自2020年底以来,中芯国际已连续多次扩大28nm产能。技术封锁导致向成熟制程的转移或许可解释一系列人事调整、变动。

新法案落地影响有限,中芯国际将根据市场继续产能扩充

而在财报发布前两天,又一项新法案落地。

美国时间8月9日,拜登签署《2022芯片与科技法案》。该法案要求成立四支基金,合计总金额达527亿美元,其中高达95%的资金(500亿美元)都将用于补贴半导体芯片生产和研发。

同时,该法案规定,获得补助的半导体企业在未来十年中,禁止到中国大陆投资先进制程技术。而不少国际半导体大厂都在中国投资巨大,半导体大厂或被迫面临选边站。

根据IC Insights(半导体分析机构)公布的2020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位居全球第四位。目前,中芯国际旗下共有9座晶圆厂。其中,已建成的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三座12英寸晶圆厂位于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四个城市。此外,在上海、北京、深圳,中芯国际还各有一座12英寸的晶圆厂在建中。

中芯国际的大部分业务收入也都来自于中国。2022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收入占比69.4%,北美洲占比18.9%,欧洲及(除中国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占总收入的11.7%。

对于所有工厂都在中国,且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中国的中芯国际来说,《2022芯片与科技法案》的补贴制裁很难对其造成直接影响。

在不久前2022世界5G大会上,清华大学魏少军称,尽管该法案破坏了过去几十年建立起的全球化大格局,造成全球产业、技术标准、市场,甚至是产品的碎片化,但我们不必过于悲观。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进口占比78%,消费占比35%,中国生产半导体占比12.7%,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和使用国,中国的先天优势在于应用。‘世界工厂’这一优势不容易丢失,产业链转移最终结果,可能是对中国市场依赖更重。”魏少军说。

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环境变化。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指出,2022年的上半年,集成电路产业链进入了被双重周期叠加影响的阶段。

第一重是全球经济总量增速放缓的宏观周期。在疫情冲击、高膨胀、国际局部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消费动力不足。第二重是半导体市场进入本身下行的行业周期。在经历过去几个季度的加速消费,以及制造环节产能扩充后,行业进入了整体供需逐渐平衡,部分环节去库存的阶段。

赵海军认为,目前来看,本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何时结束还要看宏观走势、消费端需求恢复节奏,以及行业去库存的情况。不过集成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短期有调整,但本土代工制造长期逻辑不变。

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赵海军也提到,中芯国际收入七成来自中国市场,意味着受中国市场影响较大,这可能与其他同业公司目前遭遇的具体压力有些不同。

他表示,上半年公司资本开出共计25亿美元,增加了折合八英寸5.3万片晶圆的产能,进度符合预期,现场项目依然计划推进,公司将继续秉持一贯的谨慎规则,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投资和产能扩充。

参考资料:

1.中芯国际2020年二季度公告,及相关公告

2.中芯国际二季度净利润下滑25% 管理层谈行业调整 来源:财新

3.突发!中芯国际确认遭美国政府出口限制 来源:亿欧网

4.中芯国际董事会“换血”!核心技术大牛为何“集体隐退”?来源:金融界

5.第一手:《芯片与科学法案》概要 来源:通信产业网

6.深度| 美国芯片法案: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被迫“选边站”,全球化运作宣告破灭 来源:问芯Voice

标签: 中芯国际
净利润下跌,新法案出台,中芯国际慌不慌?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