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
相信这是每一个来长沙旅游的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近年来,长沙以美食为媒介,成功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而湘菜,作为湖南最具特色的美食名片,无疑在这场美食盛宴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省商务厅消息,2023年湖南餐饮收入超2500亿元,同比增长12.3%;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近3000家,湘菜餐饮从业人员达191万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菜系中湘菜市场份额已经提升至17.6%,门店数约11.8万家,超过了川菜门店数量,成为了全国第一。湘菜产业链的年产值也已突破6000亿元大关。
一个千亿级产业链故事,正从长沙一网铺开,辐射全国。
从本土市场到全国舞台,湘菜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展,湘菜火爆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产业逻辑?长沙,又是如何织就这张覆盖全国的湘菜产业链大网的?
湘菜与长沙,一场双向奔赴
周末,小清和几位朋友从广州相约来到长沙,这几年广州街头巷尾的湘菜馆子越来越多,以费大厨为例,排队2个小时以上是常态,这次来到了湘菜大本营长沙,怎么能不来试试正宗的湘菜呢?
然而真正踏入这座城市,却会被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所震撼——几乎每一家有点名气的湘菜馆门前,都会大排长龙。
开遍全国的费大厨、文和友在这里依旧火爆,长沙本土的一盏灯、笨萝卜更是一座难求。
是什么,让湘菜如此受欢迎?
首先要说的,是独特的味觉魅力。湘菜以其鲜、香、辣等特点,深受食客们的喜爱。2023年9月,美团外卖联合多家媒体发布的《中国辣文化报告》中显示,我国吃辣人口已超过5亿人,全国近8成餐厅有辣菜出售,辣文化的土壤日益深厚。
其次则是性价比高。湘菜的菜品并不复杂,最经典的菜色往往是最日常的家常菜,无论是火遍全国的费大厨辣椒炒肉、炊烟时代的小炒黄牛肉,还是长沙排队王笨萝卜的酸萝卜粉皮、醋蒸鸡,都是主打一个平价、入味、下饭。
湘阁里辣品牌部门负责人蒋永清曾表示,近年来湘菜品牌大量扩张,一个重要原因是湘菜的食材、工艺较为简单,价格也相对亲民,尤其湘菜香辣开胃的特点,能让高压高强度的白领蓝领们释放压力,振奋感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湘菜的爆火,离不开长沙作为网红城市自带的“天然流量”。
当今社会,美食已经成为年轻人旅游的重要动因之一。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是从一道美食开始的。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必吃榜”榜单异地用户占比达到42%。
远以淄博烧烤为例,去年短时间内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从而带动了其整体旅游业的发展,给淄博带来了“泼天富贵”。
近有今年国庆假期,美食成为拉动假期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3.1%的游客表示体验美食是旅游的主要因素。
同样作为知名网红城市,长沙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而这些游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冲着长沙的美食而来的。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旅游攻略等途径了解到长沙的湘菜文化,并纷纷前来打卡品尝。
这种口碑效应,无疑为湘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带动了长沙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美食与城市经济之间的正向循环。
如今,随着长沙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以湘菜为主打的新餐饮品牌如费大厨、炊烟时代、文和友等在稳固本地市场后,开始走出长沙,迈向全国。
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4年6月10日,费大厨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11家,仅2023年就新开了28家;另一大湘菜品牌农耕记目前全球直营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门店已开到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
短短时间内,湘菜大军们何以做到四处飘“湘”?
“湘”飘四处,长沙模式织就产业链大网
湘军的异军突起,背后既有湘菜本身的独特魅力,也离不开长沙模式下织就的产业链大网,为湘菜品牌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实现了从地方美食到广受欢迎的餐饮连锁的华丽转变。
早在2006年,《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就率先举办了首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为湘菜产业的崛起吹响了号角。而长沙依托社交媒体优势,又为湘菜连锁店的走红,加了一把火。有不少连锁餐饮,都是因为上过湖南卫视的综艺而更被大众熟知。
但更重要的,还是长沙近年来通过强化“网红效应”而带来的强大宣传效应。业内有观点认为,茶颜悦色、超级文和友等零售品牌所带来的长沙网红文化的盛行,对湘菜在全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凌雁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就表示,湘菜带有湖南长沙的网红基因,自带社交属性,更容易在互联网时代被青睐。
在湖南,几乎每家连锁湘菜馆都有一道人人能叫得上名字的特色菜。
一方面,经典湘菜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剁椒鱼头的鲜辣、辣椒炒肉的醇厚,这些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们的口口相传,早已成为湘菜的代表。
品牌将这些经典菜品作为主打,无需进行过多的市场教育,消费者便能迅速认知和接受。
另一方面,品牌通过对特色菜品的精心打造和推广,赋予其独特的品牌印记。
湘菜品牌大单品策略奏效的背后,离不开长沙对于整个湘菜产业链的建设,为湘菜产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食材是湘菜品质的基石,而供应链的畅通则是关键。长沙政府深谙此道,从源头抓起。
近年来,长沙市政府高度重视湘菜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重点企业。比如在种植环节,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的湘菜食材,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确保食材的品质和供应稳定。
据了解,目前农耕记、小芙蓉餐厅、费大厨、芙蓉大酒楼等多家湘菜品牌都在湖南有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和收购点,门店食材可以当天从湖南运来,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
此外,在加工环节,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餐饮环节,加强对餐饮企业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形象。
同时,巧妙融合旅游与美食,打造特色美食旅游线路,举办美食文化节,吸引游客体验长沙的美食文化,进一步拓宽湘菜的市场影响力。
长沙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引导+品牌创新+产业链支撑”。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建设,为湘菜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品牌则通过创新和“大单品”策略,打造独特的品牌印记,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红效应”扩大影响力。
同时,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了食材的品质和供应稳定,为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长沙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种植、加工、餐饮、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共生生态。
结语
政府的重视,让湘菜成为全国首个成立菜系促进协会的省份,而历时十多年编纂的《中国湘菜大典》,更是为湘菜品牌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湘菜,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湖湘文化的生动载体。它承载着湖南人的热情与豪迈,传递着长沙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长沙,作为湘菜产业的核心阵地,也正以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供应链,成为湘菜走向全球的重要窗口。
10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湘菜产业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强化系统思维,推动传承创新,促进繁荣发展,让湘菜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长沙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继续深化湘菜产业的改革与创新,依托先进的食品科技和数字化手段,提升湘菜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同时加强与国际餐饮市场的对接,推动湘菜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与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湘菜产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预制菜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彭强建的建议,也为湘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通过制定预制湘菜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扶持建设示范“灯塔工厂”,湘菜出湘出海的愿景将不再遥远。
未来,预制湘菜有望成为湘菜出海的先锋力量,将湖湘文化带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松果财经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